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有一種疾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專挑20-30歲的青壯年下手,男性患病率更是女性的3倍,這就是強直性脊柱炎。
什么是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AS)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屬于風濕病范疇,主要攻擊脊柱、骶髂關節和外周關節(如髖、膝、踝)。它的核心問題是:免疫系統“敵我不分”,錯誤攻擊自身組織,導致炎癥、疼痛,最終可能引發脊柱骨化、強直,甚至駝背畸形。
典型癥狀:
(1)炎性腰背痛:夜間痛醒,翻身困難;晨僵>30分鐘,活動后減輕;疼痛部位多在臀部或下腰部,可能左右交替。
(2)脊柱活動受限:逐漸從腰椎蔓延至胸椎、頸椎,嚴重者頭部無法轉動,呼吸受限。
(3)關節外表現:眼睛紅腫(葡萄膜炎)、足跟痛、腸道炎癥(如克羅恩病)。
為何青壯年成“重災區”?
(1)遺傳因素:HLA-B27基因是“導火索”
90%的AS患者攜帶HLA-B27基因,但攜帶者不一定發病(陽性人群僅5%-6%患病)。
(2)免疫系統“暴走”:青壯年的生理弱點
20-30歲是免疫系統最活躍的階段,但過度防御可能導致錯誤攻擊自身關節。
患者體內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23等炎癥因子飆升,持續破壞骨骼。
(3)現代生活方式的“助攻”
久坐不動:辦公族、手機黨長期彎腰,加速脊柱炎癥。
隱性感染:腸道菌群紊亂(如外賣飲食)、反復泌尿感染可能觸發免疫異常。
作息不規律:青壯年時期可能因工作、學習或娛樂等原因,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為疾病的發生提供了可乘之機。
如何早發現、早治療?
若符合以下5條,建議盡早就診風濕免疫科檢查。
年齡<40歲;
腰背痛持續>3個月;
夜間痛、晨僵明顯;
活動后緩解;
家族有AS病史。
確診檢查
血液檢測:HLA-B27基因、血沉(ESR)、C反應蛋白(CRP)。
影像學:骶髂關節MRI(早期炎癥)、X光(晚期骨化)。
日常預防與管理
1.運動療法
游泳(最佳選擇)、瑜伽、太極拳等伸展運動,維持脊柱靈活性。避免籃球、舉重等沖擊性運動。
2.姿勢調整
睡硬板床(低枕),避免久坐,每1小時起身活動。
3.飲食與心態
地中海飲食(富含ω-3脂肪酸),少吃高糖高脂食物。
4.保持樂觀,壓力過大會加重免疫紊亂。
類似癥狀疾病的區分
國內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率約0.3%(即每1000人中有3例),遠低于腰肌勞損、筋膜炎等常見病,而筋膜炎也會出現晨僵、腰痛等癥狀。
(1)強直性脊柱炎的晨僵通常持續30分鐘以上,且伴有夜間痛醒、翻身困難,活動后明顯緩解;而筋膜炎的晨僵一般不超過15分鐘,主要是局部肌肉發緊,活動后會有改善但傍晚可能再次加重。
(2)強直性脊柱炎往往伴隨全身癥狀如疲勞、眼睛發炎等,且疼痛位置多在腰骶部深處;筋膜炎則只是局部肌肉酸痛,能摸到明顯壓痛點。
大多數年輕人的腰背痛其實是久坐、姿勢不良或筋膜炎所致,如果你只是短暫晨僵且沒有夜間痛,大概率是筋膜炎,不用過度擔心;但若連續三個月以上出現“夜間痛+長時間晨僵+活動緩解”的情況,建議去風濕免疫科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