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資訊
6月4日,一批魯南制藥集團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鹽酸替羅非班注射用濃溶液順利抵達巴基斯坦。這標志著該企業在南亞市場的業務取得新突破,國際化版圖進一步擴大。
據臨沂海關統計,今年1-4月,臨沂市醫藥材及藥品進出口值達39.8億元,同比增長22%。臨沂市生物醫藥研發企業的發展主要靠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具有高成長性特點,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魯南制藥集團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去年在巴基斯坦的展會上,我們與當地客戶一拍即合,簽下了首批訂單。”魯南制藥集團國際業務部副部長任奎禮站在廠區,望著忙碌的裝運場景介紹,“今年4月,產品成功獲得巴基斯坦藥品監管機構的注冊批文,從簽約到出口僅用了約半年時間。”
為更好地推進國際化戰略,魯南制藥集團專門成立了國際業務部和國際藥品研發中心。作為業務骨干,任奎禮每年出差達140天至150天,奔波于全球各地。“國際業務不僅是把產品銷售到國外,更是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先鋒。”任奎禮打開手機相冊,向記者展示近期境外參展的照片,“今年以來,我們已經參加了孟加拉國、美國、日本、烏茲別克斯坦、阿爾及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展會,接下來還將奔赴巴西、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據悉,除南亞外,魯南制藥集團今年在中亞市場也穩步扎根:七氟烷和異氟烷(原料及制劑)在吉爾吉斯斯坦實現銷售,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劑等產品在哈薩克斯坦正在注冊流程中。
國際化征程,產品是硬實力,研發是先行官。在窗明幾凈的國際藥品研發中心,魯南制藥集團總經理助理馮中正帶領團隊為下一個國際目標沖刺。“‘出海’不是簡單地把國內產品搬出去,”馮中指著實驗室先進的儀器設備介紹,“最近幾年,我們開始從低端原料藥出口向高端制劑出口轉變。制劑國際化,對我們整個質量體系、研發理念的要求會更高。現在實驗室有300多臺國內外先進的儀器設備,完全能滿足國際法規對注冊、分析、臨床等方面的要求。”他表示,過去五年,魯南制藥集團已有8個制劑產品在美國注冊上市,兩個產品在歐盟獲批上市。
研發成果需要強大的生產體系來承接和轉化。走進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25車間,自動化包裝生產線高速運轉,裝盒、檢重、裹包、貼標、錄入藥監碼、裝箱等生產環節有條不紊,每分鐘就有300盒藥品下線。車間主任張文介紹,車間已實現全程自動化、智能化。“以前這條生產線上的工序需十幾人手工操作,現在僅需三四人就能輕松搞定,人員減少了三分之二,效率卻提高了3倍以上。”為全面與國際接軌,魯南制藥集團按照FDA等歐美標準建立了一系列新的自動化生產車間,部分車間擁有6條國際標準生產線,預估產值超百億元。
“我們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魯南制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張貴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出海”是未來,國際化的盡頭就是本土化。為更好地服務海外市場,集團目前已經組建海外當地銷售團隊,同時也與一些國家洽談本土化生產合作項目。未來,海外銷售與本土化工廠協同聯動的創新模式,將成為魯南制藥集團撬動國際市場的有力杠桿。
來源:大眾日報